知识?技能?文凭?思维方式?开阔眼界?职业发展?圈子?这几年这种如同高考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MBA考试,其中真正的诉求的分析和排序是:文凭(国企和政府的升迁、个人名声)、大城市户口(名校毕业生可享受落户政策),其次才是知识、职业发展和圈子。这种诉求使没有能力开展MBA的院校想方设法榜上这棵“摇钱树”。
明天我们到哪里去读MBA?
- 中国MBA市场回顾和展望 2011-2012
文:商学院大百科编辑部 ying.zhao@whichmba.net
微博:t.sina.com.cn/whichmba
场景一、小田,男,30岁,大学毕业,就职500强公司,连续4年担任B2B产品销售主管,业绩表现不错=,刚被提拔为主管东北亚地区销售经理。老板赏识、前途光明。他想读一个MBA提高自己。纠结的是:“参加体制内院校MBA联考,拿个所谓国家承认的文凭?还是直接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?在中国拿的海外文凭也许以后去不了政府和国企,但也不影响外企的职业生涯。或者等两年,直接跟老板要求,由公司赞助读EMBA?”
场景二、近期微博上流传一个段子:“我有20万元,是投资MBA,还是去凑房子首期?”微博上很多人给出不同回答。“投资自己,比什么都重要!”“赶紧付首期,以后还要涨怎么办?”
场景三、2011年夏天,上海一所著名MBA联考辅导学校某分部教室内,200多名学生坐得满满的。空调已经不太给力,前后左右加了很多台大电扇,呼呼地吹风,还是感觉燥热。老师在讲台上讲移动平行线,有点像初中学的平面几何。这样的补习课一上就是周末两个整天,一上就是整个暑假。如果学生需要,还有秋天的突破班上到年底。他们中的很多人已在春天读了基础班。这一切的努力都为2012年1月的MBA联考。
场景四、2011年3月中旬,系统内院校的研究生院和经济管理学院展开讨论,分数线怎么定?什么时候公布?要不要限定英文考分?老师们调动所有智慧,既要用分数卡人,还不能放过成熟而工作表现优秀的潜在学生,又不能在兄弟院校面前丢份,分数线的权衡让招生老师费尽心思。此时考生的焦虑可想而知。真是很感叹,职业经理人们活到30岁的份上,还要为能否考进一个学校伤透脑筋。
近年MBA教育来一直扩招,MBA院校逐年增多,按照国家大的方向政策,在未来几年,MBA将继续扩招。
但MBA报考学员的增长速度并没有预想的好。国内MBA教育出现明显“贫富悬殊“,既有少数院校吃不下,也有多数院校吃不饱。
从2011年的调查看,清华、北大、复旦、上海交大等知名商学院对考生的吸引力逐年增加,录取比例高的达到了7比1甚至是8比1,基本能在5:1,4:1。
但与此同时,很多商学院出现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不足招生人数的情况。学院品牌影响力多年建立不起来、生源质量不高、教学改革鲜有突破、毕业生满意度不高。这些商学院就等第一梯队院校往下掉生源,好在调剂中解决当年的招生问题。学生对于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非常堪忧。
尽管各地MBA高校层出不穷,但是大批考生涌向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大城市的商学院。
MBA学生的真实诉求是什么?
知识?技能?文凭?思维方式?开阔眼界?职业发展?圈子?这几年这种如同高考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MBA考试,其中真正的诉求的分析和排序是:文凭(国企和政府的升迁、个人名声)、大城市户口(名校毕业生可享受落户政策),其次才是知识、职业发展和圈子。这种诉求使没有能力开展MBA的院校想方设法榜上这棵“摇钱树”。
近两年,中外合作MBA课程(尤其是那些不发中国系统内文凭的课程)有些被边缘化,多在外企寻求空间。有对英语要求的问题,也有MBA申请主力 - 80后年龄层同学群体焦虑的问题。他们总是喜欢去争强争不到的东西,而并不明白读MBA要的不是那张文凭,读MBA要的是学习的过程,要的是职业发展,而不是再整一次高考。
2011年中国MBA回顾
回顾一、怎一个涨字了得
2010年秋到2011年秋,MBA学费涨得令人心惊胆颤。清华经管、北大光华、复旦管理学院、交大安泰经管的“在职MBA”异口同声,从12.8万人民币左右的学费价位一跃到18.8万人民币,涨幅将近50%。体制内顶尖MBA在职班学费跑赢房价、跑赢CPI。体制内在职MBA18.8万元人民币的的价格和中外合作办学的MBA课程价格基本拉平。
2011年春夏,被去年顶尖院校涨价搞得猝不及防的同济、上海财大等上海的一线商学院,也大幅调整价格,飙到13.8万、15.8万不等。北京的对外经贸、中央财大、北科大、北邮、中国政法等多所名校也争相提高MBA学费标准。
虽然学费只增不减,但奖学金也是水涨船高了。商学院大百科认为, 近年来MBA学费节节上涨,除了物价走高和培养成本等原因,名校学费追涨保持身价的风气不容忽视,“保持学费标准意味着保持身价”。
回顾二、院校大刀阔斧进行MBA课程改革
改革的重点在于,一、除了以往强调的硬技能外,增加品格培养与软技能开发,如增加领导力、创业、伦理与企业责任等课程。二、导入体验式学习,让学生参与管理实践,类似医学院的临床实习。三、加强整合性学习,打破各学科间壁垒,加强综合管理技能的运用。四、在加强对中国本土理解的同时,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与全球化经历。
此改革方向从中欧、清华开始,2011年已经逐步扩展到其他一线院校。
回顾三、中国院校冲出本土
北大国际BiMBA远赴美国西海岸推广MBA,引起不少美国人和在美华人关注。系统内MBA课程办公室的行政人员中也出现外国面孔,负责外国生源开拓。中国顶尖院校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子从2010年开始明显加快。学校加强了国际经济与全球管理等课程,更多院校参加全球交换项目,同时组织同学短期海外学习和海外实习。
回顾四、专业方向进一步细分
近年来,部分商学院经过市场调研,根据市场需求,把MBA教育进行细分。如上海交大定位高端金融领域的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金融特色、同济-曼彻斯特双学位MBA的项目管理特色等。细分后的MBA项目有针对性的对学员进行培养;同时,细分化也让考生有机会选择更有针对性的MBA项目。
2012年中国MBA展望
展望一、尽管价格跳高,但学生进入一线院校的入学争夺将更加激烈。
体制内院校仍需要通过MBA联考选拔生源。每年1月的联考笔试,主要选拔体制内全日制和在职MBA的学生。3月初公布考试成绩,通常3月中各校发布分数线,进入复试。商学院大百科的预测: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仍然僧多粥少, MBA考试中顶尖院校考生扎堆的现象非常明显。
展望二、在职MBA会有更大发展。
体制内院校和中外合作项目发展会齐头并进,在“子弹飞”过、“房价飞”过、“物价飞”过的2011, 80后的年轻人投资自己比投资任何东西都要更具投资回报。在经济前景并不太明朗的情况下,就读在职MBA的意愿将不断增多。
展望三、中国的MBA院校中出现更多老外面孔。
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,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重要的市场组成部分,所以更多年轻老外,希望能在中国学习后在中国发展事业。MBA成为老外进入中国的跳板。另外,一些一流院校例如上海交大聘请外籍工作人员做推广,进一步吸引海外生源进入交大学习。
展望四、“提前面试”将更加深入细化,学院对优质生源争夺战越打越烈。
上海交大的“提前面试”在圈内轰动一时,提前面试也为交大争夺了许多优质生源。2011年,复旦、清华、北大、同济等都从试点到普遍推开提前面试计划。根据申请人背景材料和提前面试情况给出A、B、C三条分数线,让优质申请人在考分折让上吃颗定心丸。
所有商学院都更加看重申请人的资历,就是学生在工作中有过的表现。笔试的高分数绝对不是被中国顶尖MBA项目录取的最重要因素。
但从长远来看,提前面试,只是这个时代的“风流事物”。几年前,许多商学院老师就在感慨,商学院招学生,自主权太少。最理想化的状态是放开MBA联考,让商学院有自主权选择最合适的学生,也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权,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,选择最适合的商学院。这路还很长。